【史金淞:個人設計博】 Shi Jin-Song:A Personal Design Show
【史金淞:個人設計博】
Shi Jin-Song:A Personal Design Show |
|
2016/05/21-2016/07/03 | |
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| |
NT 50 | |
史金淞 Shi Jin-Song |
【史金淞:個人設計博】
Shi Jin-Song:A Personal Design Show
史金淞的「個人設計博」,包含三個意旨,一、這是以個人為主角的「設計博覽會」;二、這是一個關注於個人生活範疇的「設計博物館」;三、這裡呈現了一個以「設計」來和「被設計」進行博弈的個人奮鬥史。概言之,史金淞所理解的設計,就是依據不同時期/利益主體的價值訴求,各自設計出一套權力系統以及合法性依據,並形成知識以指導日常生活,規範社會大眾的意識與常識,包括道德倫理、政治制度、宗教信仰等。而他的個人設計博,就是著眼於對應乃至於對抗歷來如此的一套制度或系統。
「設計」與「被設計」的博弈 A Game of “Designing” and “Being Designed”
史金淞認為,整個人類的演化史,幾乎貫穿了「設計」與「被設計」的博弈,這種博弈存在於每個族群競爭與文明衝突的第一現場,而所謂的文化和文明,即是來自一系列設計體制化的成果。但也因此,歷來總不乏個體的行動者,前仆後繼極力掙脫、對抗「被設計」的宿命,然而,其中也有不少人不自覺地淪為體制化設計的共謀者―他們深陷於「被設計」的自我設計之中,史金淞自承即是其中的一員。本展呈現了史金淞在面對設計/被設計的博弈處境下,作為一個生命個體或抵抗或回應的三種心理辯證模式:
【解剖與自我解剖】“Anatomization and Self-Anatomization”
藝術家以自我的日常經驗為線索,藉由類似的語彙與邏輯,來凸顯我們生活中充斥著設計/被設計的機制,透過解剖和自我解剖我們的工作、生活、情感、趣味、以及相關聯的價值、倫理和夢想,在設計/被設計的權力結構下,營造出一種冷酷而暴力的新審美體驗。本展與觀眾率先遇合的一批作品,包括:〈鐮刀版嬰兒車〉、〈炫彩版襁褓甲〉、《奶瓶》系列、〈金蟬脫殼〉、〈聖誕快樂200轉/分〉、〈名兵利刃〉和〈設計―基因〉等,即是這個辯證模式的作品樣例。
【行動與自我切割】“Action and Self-Severance”
藝術家以直接行動的方式,介入藝術生態及其生產力關係的改造,身體力行地自我下刀和切割,透過分享藝術產業裡相關的傳統權利,例如版權等,藉以抵抗現有僵化的權力系統對獨立人格的粗暴設計,並試圖達成一種沒有象徵與隱喻,別開生面而純粹的藝術存在方式。本展第二批作品,如〈前進一號泡泡車〉、〈此刻〉、〈同行者〉、〈哈克龍―環鐵大悲咒〉、〈拍賣雙年展〉、〈我的館!〉等,即是這種藝術意圖的呈現。
【內觀與自我重構】“Introspection and Self-Reconstruction”
藝術家在知識和權力的縫隙中研磨平庸的日常,把自我消磨成一把變形鈍化的刀子,藉以刺穿和削解各種「被設計」成非黑即白的現實桎梏,同時,借用這些回收的純物質重新「設計」營造出一方獨立的精神家園。歷史從未像今天這樣,給予每個獨立的個人如此寬闊的可能性,甚至直接把商業做為一種新的公共藝術概念,讓市場成為美術館。【史金淞:個人設計博】展第三批作品,如〈144.58牛.米〉、《華山計畫》、〈脫胎換骨―雙松圖〉、〈客廳裡的園林〉、〈灰度360〉和〈三十年河東〉等,明顯即是此一藝術觀念的體現和成果。